蔡瀾隨筆
 

失傳

住廣州白天鵝,一早見不到報紙從門縫塞入,以為掛在門栓,打開一看,沒有。

等到八九點,再找數次,也不見有報紙送來。打聽一下,《文匯報》到十一點鐘才有。

「但是當地報紙呢?」我問:「不會那麼遲吧?」

等不及,跑到對面的七十一,原來《廣州日報》、《南方日報》等,都要八點多才面市。

恍然大悟,廣州人不是一早就看報紙的。可見他們的生活悠閒,不像香港那麼緊張,沒人七早八早就徘徊在報攤購買,但是話說回來,很多香港人,急的只是看馬經。

因為要寫一篇關於美食節的東西,想找些數字和資料,如果想早一點看報紙,有甚麼地方好過去茶樓?

即刻走進大堂後的中餐廳,已擠滿客人,見一長者獨自閱報,打了聲招呼,借來看看。

順便叫了兩三樣點心,長者介紹:「這裏的水餃不錯。」

要了一碗,一看就知道好吃,包得肥肥胖胖,蝦肉透紅,皮厚薄恰好。吃了一粒,一如長者所說:不錯。

副飲食總監余立富趕來作伴,他和長者與我三人聊起吃來,沒完沒了,原來長者是這裏的長客,三十年來風雨不改,照樣九點鐘登場,余先生笑說:「他在白天鵝有股份。」

點心總廚也來了,叫了叉燒酥給我試,我已吃不下,勉為其難說只吃一個,上桌一看,以西餅方式焗成的酥皮,貌美,咬一口,大嘆:「好吃,好吃。」再來兩個,連吃三個。

「下次弄些你小孩子時候的東西給我吃。」我向大師傅說。他很有把握地點頭,不過聲明材料已變,可能做得不完美,我說沒問題,期待著那些失傳的美食。

蔡瀾